当前位置:首页>>公告通知
中国犯罪学学会2022年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时间:2022-05-10  作者:  新闻来源:中国犯罪学学会秘书处  【字号: |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繁荣中国犯罪学研究,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值此成立30周年之际,学会围绕当前中国犯罪学前沿理论与实践热点问题,特面向社会发布一批研究课题,欢迎广大犯罪学理论与实务工作者积极申报。

一、指导原则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服务法治实践。

二、项目类型及资助经费

1.中国犯罪学学会科研项目包括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

2.重大项目资助经费5万元,重点项目资助经费3万元,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资助经费1万元。课题立项后支付1/3的资助经费,剩余经费在课题成果通过结项评审后一次性支付。自筹经费课题研究经费由课题主持人自行筹集。

三、申报人资格

1.申请人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独立开展及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能作为课题实际主持者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

2.申请人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科级以上行政职务,或具有法学博士学位,或属于员额法官、员额检察官。

申报青年项目的,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年龄均应在35岁以下(即在198711日后出生)

3.申请人可以组成课题组申报,申请人本人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条件足以单独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也可单独申报。

4.申请人作为主持人只能申报一个课题,同时可作为另一个课题的课题组成员。单纯作为课题组成员的,可同时参加两个课题组。超过的,按不合格申请处理。

5.不得以国家社科基金、最高检、最高法、教育部、司法部等中央部门批准的相同或相近研究内容的课题成果申请,不得以已立项(结项)的前述各类课题成果申请,不得以已出版、发表的成果申请。立项后发现主持人存在以上情况的,撤销立项并追缴资助经费。

6.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应当能够提供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对申请人资格进行审核。以兼职人员身份申报的,兼职单位须审核兼职人员身份的真实性。

四、申报程序

1.申报人需根据课题指南选取一个研究主题,填写《项目申请书》和《项目论证活页》。为便于公平公正开展匿名评审,《项目论证活页》文字表述中不得直接或间接透露个人信息或相关背景资料,否则取消参评资格。直接申请自筹经费项目的,申请人既可以根据课题指南选取一个研究主题,也可以在本课题指南之外,围绕当前中国犯罪学前沿理论和实践热点问题,自拟题目。

2.为方便申请人申报,申请时暂不需要所在单位、财务部门审核盖章。经评审拟立项的,由拟立项课题的负责人按照我会的要求,提供所在单位及财务部门审核意见。如与申请书填写情况不符(工作调动等特殊原因除外),或不符合本公告对申请人资格要求的,经查证属实,不予立项。

五、评审程序

我会将组织专人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内容主要包括申报人是否符合申报条件、项目论证与课题指南中的具体题目是否契合、论证内容是否符合学术规范等。初审不合格的将不予送审。

全部申请根据选题分类,由多名同行专家进行评审,每一选题按照专家评分从高到低排序,评审结果提交定评会。

会长主持召开定评会,以专家评分为基础,综合考虑选题的重要性,确定立项名单并公示。

六、结项要求与成果转化

1.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申请结项必须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1)在学会确认的知名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

2)公开出版专著1部;

3)成果要报获中央领导批示肯定。

2.其他资助经费项目申请结项必须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1)在学会确认的知名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

2)公开出版专著1部;

3)成果要报获中央领导批示肯定。

关于学会确认的知名期刊,后期将在学会网站挂出。

3.符合上述条件申请结项的课题,应将最终成果以完整的研究报告形式报送我会。申请人提交结项报告,须同时提交学术不端查重报告,并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会有权抽查申请人提交的学术不端查重报告。项目成果通过专家匿名评审后,由会长办公会确定结项。

4.项目成果发表、出版或转化课程时,应以适当形式注明系中国犯罪学学会2022年研究课题成果。鼓励在研究过程中针对重要问题或观点以决策咨询报告的形式提交阶段性成果。

5.项目一般应于立项之日起一年内完成,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可于两年内完成。

6.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实行中期检查制度,检查内容包括课题研究进度、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等。其他项目实行中期督促制度,寄发书面通知,督促按期完成。

7.课题立项公示后,主持人应在结项前向我会提交成果要报,每份3500字左右,选取成果中最具有决策咨询性的部分,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刑事法治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从犯罪学理论和司法实践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强调思想性战略性,突出问题意识,侧重对策建议,不需要对整个课题成果进行凝练;文风朴实,语言精炼。具有重要价值的,将作为中国犯罪学学会《要报》报中央有关部门。

8.对于优秀的科研课题成果,我会将集结出版。

七、其他事项

1.申请人应如实填写申请材料。在申请中弄虚作假者,经查证属实,取消申请资格,如获准立项则撤销立项。

2.获准立项的课题申请书视为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文本,本申报公告为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3.符合申报条件者可登陆中国犯罪学学会网站(http://www.zgfzxxh.com/)下载《中国犯罪学学会2022年度科研项目申请书》及《项目论证活页》,并于2022630日前将《申请书》及《项目论证活页》电子版发送至学会邮箱,电子版申请书、活页及邮件请按课题指南序号+申报人+申报单位+申报题目的方式命名,例如“A1+张三+北京大学法学院+犯罪学的基本范畴”。受工作进度安排,逾期提交的,一律不予受理。

联系人:初雁南  18810392558 /01061719528

邮箱:zgfzxxh@163.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百沙路9号中国犯罪学学会秘书处

邮政编码:102206

中国犯罪学学会

202259

附件:

1.中国犯罪学学会2022年研究课题指南

2.中国犯罪学学会2022年研究课题申请书

3.中国犯罪学学会2022年研究课题论证活页

相关机构
中央政法委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公安部
司法部
中国法学会
国家法官学院
中国法学创新网
法学院校
北京大学法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吉林大学法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
新疆警察学院
清华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武汉大学法学院
上海政法学院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法学院
上海社科院法学所
新闻媒体
正义网
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