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刊要览
犯罪心理学
时间:2019-04-21  作者:  新闻来源:中国犯罪学学会  【字号: | |

    吴宗宪教授撰写的专著《犯罪心理学》近日已经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分为“总论”与“分论”2册。“总论”与“分论”的写作体例在国内犯罪心理学领域是第一次使用。

    本书是吴宗宪教授学习和研究犯罪心理学30余年的一个小结。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初读本科时开始接触犯罪心理学,并且以过失犯罪的心理学研究方面的学位论文获得法学学士学位。此后一直关注和学习犯罪心理学。19867月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犯罪心理学教研室教师。19869月至1987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学习一年心理学课程后,开始讲授系统犯罪心理学。1992年至2006年在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工作期间,继续从事犯罪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工作。2006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后,重新讲授犯罪心理学。目前,作者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二级教授,犯罪与矫正研究所所长,社区矫正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美刑事司法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总论部分系统地论述了犯罪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发展历史和基本原理。第一章论述了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学科范围以及方法论等内容。第二章论述了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和目前状况。其余各章论述了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学说,包括已经形成的典型理论、导致犯罪心理产生的各类犯因性因素、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犯罪行为的产生机制和变化情况、对于犯罪人的理论研究成果等。本书在分析论证中提炼了一套犯罪心理学概念,阐述了诸种新颖独特的观点,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国际社会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丰硕成果。研究方法上特别突出心理学特色,淡化社会学倾向,注意到促进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融合。本书具有体系完整、内容新颖、论述深入、中外贯通的著述特点。

                             

目录如下: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概述

一、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二、犯罪心理学的特点

三、犯罪心理学的范围

四、犯罪心理学的目标与任务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方法论

一、概说

二、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特征

三、犯罪心理学方法论原则

四、研究步骤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早期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二、西方国家早期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第二节 现代犯罪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一、现代犯罪心理学的诞生

二、现代犯罪心理学在国外的发展

三、现代犯罪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节 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状况

一、外国犯罪心理学的状况

二、中国犯罪心理学的状况

第三章 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第一节 概述

一、理论分类

二、基本共识

第二节  个人型犯罪理论

一、生物型犯罪理论

二、精神分析学理论

三、认知发展理论

四、理性选择理论

第三节  互动型犯罪理论

一、不同交往理论

二、社会学习理论

第四节  整合型理论

一、犯罪与人性理论

二、多学科整合型理论

第四章 犯因性个人因素

第一节 犯因性心理因素

一、犯因性本能因素

二、犯因性动力因素

三、犯因性人格因素

    四、犯因性个性特征

五、犯因性感情因素

六、犯因性认知因素

七、犯因性变态心理

第二节 犯因性生理因素

一、年龄因素

二、性别因素

三、遗传因素

五、神经生理学因素

六、生物化学因素

第三节  其他犯因性个人因素

一、犯因性早年经历

二、犯因性生活方式

第五章 犯因性环境因素

第一节 犯因性家庭因素

一、不良的父母养育

二、破裂家庭

三、不适当的家庭互动

四、家庭成员的犯罪行为

第二节 其他犯因性环境因素

一、犯因性学校教育

二、犯因性社区环境

三、犯因性交往因素

四、犯因性传媒因素

五、犯因性经济因素

六、犯因性执法因素

七、犯因性物质影响

八、犯因性自然环境因素

九、犯因性制度因素

十、犯因性宗教因素

第六章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表现

第一节 犯罪心理形成机制

一、概述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发生机制

三、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机制

四、犯罪心理形成的互动机制

五、犯罪心理形成的差异机制

第二节 犯罪心理的表现形式

一、概述

二、反社会性

三、犯罪性

四、犯罪人的心理状态

五、无意识犯罪心理

第三节 犯罪动机

一、概述

二、犯罪动机的相关概念

三、犯罪动机的主要功能

四、犯罪动机的形成模式

五、犯罪动机的表现形式

六、犯罪动机转化

七、无意识犯罪动机

第七章 犯罪行为的产生与变化

第一节 犯罪行为产生机制

一、概述

二、犯罪行为及其特点

三、犯罪行为产生过程

第二节  犯罪情境

一、概述

二、犯罪情境构成要素

三、犯罪情境的功能

四、犯罪情境与犯罪心理互动模式

第三节 特殊犯罪行为的机制

一、犯罪置换

二、犯罪过剩

三、激情犯罪

四、无明显动机犯罪

五、重新犯罪

第八章 犯罪人

第一节 概述

一、对犯罪人的比较研究

二、少年犯罪人与非犯罪少年的比较

二、犯罪人与神经症患者的比较

第二节 犯罪人分类

一、概述

二、若干重要的犯罪人分类

第三节 慢性犯罪人

一、概述

二、慢性犯罪人和急性犯罪人分类

三、沃尔夫冈等人的慢性犯罪人调查

四、慢性犯罪人的早期特征

五、慢性犯罪人的不同类型

主要参考文献

术语译名对照表

人名译名对照表

后记

 

    分论部分论述了在社会生活中最常见、对社会危害最大的四类犯罪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第一章论述了暴力犯罪心理,特别是深入探讨了杀人犯罪、抢劫犯罪、恐怖主义犯罪的心理。第二章论述了财产犯罪心理,特别是深入探讨了盗窃犯罪和诈骗犯罪的心理。第三章论述了性犯罪心理,特别是深入探讨了强奸犯罪的心理。第四章论述了变态心理与犯罪,特别是深入探讨了人格障碍、性变态、精神病等与犯罪的关系。在论述中,努力反映国内外学者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的新成果,尤其是对一些新型犯罪开展心理学研究的成果,重视论述的深度,追求论述信息的准确性,突出论述内容的心理学特色。书具有重点突出、论述深入、内容新颖、中外贯通的显著特点。

                               

目录如下:

自序

 暴力犯罪心理

第一节 暴力犯罪概述

一、定义、范围与特征

二、暴力犯罪的理论

第二节 杀人犯罪心理

一、概述

二、杀人犯罪类型学

三、杀人犯罪人心理特征

四、系列杀人及其心理特征

五、大量杀人及其心理特征

六、性杀人及其心理特征

第三节  抢劫犯罪心理

一、概述

二、抢劫犯罪人的类型

三、抢劫犯罪的行为阶段

四、抢劫犯罪的其他心理特征

第四节 恐怖主义犯罪心理

一、概述

二、恐怖主义犯罪的类型

三、恐怖主义犯罪的心理学解释

四、自杀型恐怖主义行为及其心理

五、独狼型恐怖主义及其心理

 财产犯罪心理

第一节 财产犯罪概述

一、财产犯罪的定义与特征

二、财产犯罪的一般心理解释

第二节  盗窃犯罪心理

一、盗窃犯罪的一般心理特征

二、入室盗窃心理

第三节  诈骗犯罪心理

一、概述

二、诈骗犯罪的类型

三、诈骗犯罪人及其心理

四、诈骗被害人及其心理

五、诈骗犯罪中的心理互动

 性犯罪心理

第一节  性犯罪概述

一、性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二、性犯罪的类型

三、性犯罪人的类型

四、性犯罪人的特征

四、性犯罪谬论

第二节 强奸犯罪心理

一、强奸犯罪概述

二、强奸犯罪的心理学解释

三、强奸犯罪的心理学类型

四、其他类型的强奸犯罪及其心理

 变态心理犯罪

第一节  变态心理犯罪概述

一、变态心理概述

二、变态心理的相关概念

三、变态心理与犯罪的关系

第二节 人格障碍与犯罪

一、概述

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与犯罪

三、其他人格障碍与犯罪

三、精神病态与犯罪

 性变态犯罪

一、概述

二、恋童癖

三、其他性变态犯罪

第四节 精神病与犯罪

一、精神病与犯罪概述

二、精神病人犯罪的病理心理基础

三、精神分裂症与犯罪

四、精神发育迟滞与犯罪

五、情感性精神病与犯罪

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犯罪

七、器质性精神障碍与犯罪

第五节 其他精神障碍与犯罪

一、冲动控制障碍与犯罪

二、偏执性精神病与犯罪

主要参考文献

术语译名对照表

人名译名对照表

后记

 

相关机构
中央政法委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公安部
司法部
中国法学会
国家法官学院
中国法学创新网
法学院校
北京大学法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吉林大学法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
新疆警察学院
清华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武汉大学法学院
上海政法学院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法学院
上海社科院法学所
新闻媒体
正义网
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