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刊要览
吴宗宪教授的《西方犯罪学》(第三版)出版
时间:2023-11-17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吴宗宪教授的《西方犯罪学》(第三版)出版


中国犯罪学学会高级学术顾问、前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暨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吴宗宪教授撰写的《西方犯罪学》(第三版),近日已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属于法学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系列教材的一种。本书为16开本,全书550页。

本书是在法律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同名书籍第二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在修订的过程中,吴宗宪教授注意突出四个方面的特点:(1)新颖性。力求最大限度地反映这些年来,特别是第二版出版以来犯罪学研究的新发展和相关方面的新进展。(2)规范性。认真贯彻学术规范,尽可能注明一些重要观点、术语等的依据或者出处,最大限度地做到言之有据。对书中出现的专业术语,尽可能提供定义或者给出解释。(3)准确性。除了改正第二版中存在的一些错误之外,对于很多表述、观点、译名等进行优化,尽可能做到更加准确。(4)精练性。考虑到一本书不能太厚,酌情删去不太重要的内容,包括对很多犯罪学家生平著作的介绍、一些影响不大或者有其他问题的理论观点、文献索引等;简化相关表述;尽量论述最重要、最值得介绍的犯罪学研究成果。

同时,为了反映国际社会犯罪学的新发展,增加了大量内容。在第一章绪论中新增了“西方犯罪学学科群”“代表性犯罪学学说”二节。在第四章现代犯罪生物学理论中,新增了第三节研究新进展。在第七章现代社会学理论(上)第二节中,新增了“集体效能理论”。在第九章其他犯罪学研究与理论第二节中,新增了“莫菲特的二元分类理论”和“共识与问题”;在第三节中,新增了“概述”“威克斯特龙的情境行动理论”;在第四节中,大幅度修改了“促和犯罪学”的内容;新增了第五节“罪犯犯罪学”。此外,还进行了大量内容、结构和格式等方面的修订和调整;在调整章的结构之后,全书的内容安排更加合理。

本书共9章,包括绪论、古典犯罪学学派、实证犯罪学学派、现代犯罪生物学理论、犯罪心理学理论、早期犯罪社会学研究,现代社会学理论(上下)、其他犯罪学研究与理论,对西方犯罪学各流派及其相关理论学说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既体现了西方犯罪学的历史发展脉络,更反映了当代西方犯罪学的最新发展进展。全书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写作规范。本书既可用作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课教材,也可供犯罪学研究及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作为一部专著型教材,本书在促进我国犯罪学教育和研究方面发挥了作用。1999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本书第一版(绿皮书),是在作者150余万字的大部头专著《西方犯罪学史》(1997年出版)基础上写成的,经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后作为高等学校法学教材,是我国这个领域的第一本大学教科书,促成多所高校开设这门课程,并在2000年获得司法部“九五”期间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第二版(黄皮书)出版后,广受好评,进一步扩大了学术影响力。本版(红皮书)吸收前两版的精华,保持前两版的优点,并且做了重要改进,希望继续为我国犯罪学教育和研究做出贡献。


本书的字数随着修订次数的增多而不断增加。本书第一版61.2万字,第二版69万字,大删大增之后第三版的字数为76万字,是一次力度很大的修订,可以更好地满足我国读者全面了解西方犯罪学主要理论成果,特别是最新发展的需要。

本书目录如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西方犯罪学基本问题

一、犯罪学概述

二、犯罪学家的犯罪观

三、犯罪和相关概念

四、西方犯罪学简要历史

第二节 西方犯罪学学科群

一、广义犯罪学与狭义犯罪学

二、理论犯罪学与应用犯罪学

三、主流犯罪学与相关犯罪学

四、其他犯罪学分支学科

第三节 犯罪学家及其工作

一、犯罪学家概述

二、代表性犯罪学家

三、犯罪学事业

四、代表性犯罪学学说

五、犯罪学研究方法

六、犯罪学研究伦理

第二章 古典犯罪学派

第一节 概述

一、古典学派的学科性质

、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

、古典学派的研究对象

四、古典学派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贝卡里亚

一、概述

二、犯罪学思想

三、贝卡里亚著作的历史影响

第三节 边沁

一、概述

二、犯罪学理论

三、边沁理论的历史影响

第四节 对古典学派的修正与发展

一、新古典学派

二、当代古典主义学说

第三章 实证犯罪学派

第一节 概述

一、实证犯罪学派的思想渊源

二、实证犯罪学派的诞生

、实证学派与古典学派的区别

第二节 切萨雷·龙勃罗梭

一、概述

二、生来犯罪人学说

三、犯罪原因论

四、犯罪人类型论

五、犯罪对策论

六、简要评价

第三节 恩里科·菲利

一、概述

二、犯罪三元论

三、犯罪饱和法则

四、犯罪人类型论

五、刑罚学说

六、犯罪预防论

、简要评价

第四节 巴伦·拉斐尔·加罗法洛

一、概述

二、自然犯罪论

三、犯罪人特征论

四、犯罪人类型论

五、社会防卫论

六、简要评价

五节 犯罪人类学研究的发展

一、查尔斯·格林

二、欧内斯特·胡顿

第四章 现代犯罪生物学理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遗传学研究

一、心理退化与犯罪

二、身心条件与犯罪

三、孪生子与犯罪研究

四、染色体异常与犯罪研究

五、养子女与犯罪研究

第三节 生理学研究

一、内分泌异常与犯罪研究

二、体型与犯罪

三、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异常与犯罪

四、学习能力缺失与犯罪

五、自主神经系统—条件反射理论

第四节 研究新进展

一、主要研究领域

二、相关研究结果

第五章 犯罪心理学理论

一节 概述

一、早期的犯罪心理学探讨

、现代犯罪心理学的诞生

三、现代犯罪心理学创始人——汉斯·格罗斯

四、现代犯罪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精神分析学理论

一、概述

二、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三、奥古斯特·艾希霍恩

四、威廉·希利等人的研究

五、弗兰茨·亚历山大

六、凯特·弗里德兰德

七、约翰·鲍尔比

八、弗里茨·雷德尔和戴维·瓦因曼

九、戴维·亚伯拉罕森

第三节 精神病学理论

一、概述

二、人格障碍与犯罪研究

第四节 正常个性心理学理论

一、道德发展理论

二、挫折—攻击理论

三、特拉斯勒的学习理论

四、理性选择理论

五、日常活动理论

第五节 社会心理学理论

一、萨瑟兰的不同交往理论

二、对不同交往理论的修正

三、中和理论

四、社会学习理论

第六章 早期犯罪社会学研究

第一节 统计学派

一、统计学派概述

二、格雷的研究

三、凯特勒的研究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理论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犯罪学学说

二、邦格及其犯罪学理论

第三节 迪尔凯姆的犯罪学理论

一、概述

二、犯罪学理论

三、简要评价

第四节 犯罪社会学派及其贡献

一、犯罪社会学派概述

二、菲利对犯罪社会学派的贡献

五节 其他犯罪社会学研究

一、德国的犯罪社会学研究

、法国的犯罪社会学研究

三、其他人的犯罪社会学研究

第七章 现代社会学理论(上)

第一节 概述

一、现代社会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的诞生

三、对现代社会学理论的分类

第二节 芝加哥学派及其新发展

一、芝加哥学派及其研究概述

二、同心圆理论和少年犯罪区研究

三、少年犯罪人“生活史”研究

四、芝加哥区域计划

五、帮伙研究

六、桑普森等人的集体效能理论

第三节 紧张理论

一、默顿的失范理论

二、克洛沃德和奥林的不同机会理论

三、布劳夫妇的相对剥夺理论

四、阿格纽的一般紧张理论

五、梅斯纳和罗森菲尔德的制度性失范理论

第四节 文化与亚文化理论

一、塞林的文化冲突理论

二、科恩的少年犯罪亚文化理论

三、米勒的下层阶级文化理论

四、沃尔夫冈和费拉柯蒂的暴力亚文化理论

第五节 控制理论

一、雷克利斯的遏制理论

二、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

三、戈特弗雷德森和赫希的自我控制理论

四、蒂特尔的控制平衡理论

第八章 现代社会学理论(下)

第一节 贴标签理论

一、概述

二、坦南鲍姆的“邪恶的戏剧化”理论

三、利默特的越轨理论

四、贝克尔的研究

五、政策建议

六、简要评价

第二节 冲突理论

一、概述

二、沃尔德的利益群体冲突理论

三、特克的犯罪化理论

四、昆尼的犯罪学理论

五、钱布利斯和塞德曼对刑事司法系统的分析

六、伯纳德的一体化犯罪冲突理论

第三节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理论

一、概述

二、泰勒、沃尔顿和扬的批判性分析

三、昆尼的批判犯罪学理论

四、普拉特的犯罪学观点

五、钱布利斯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六、施皮策的越轨理论

七、哈根等人的权力—控制理论

八、左派现实主义犯罪学观点

九、简要评价

第九章 其他犯罪学研究与理论

第一节 格卢克夫妇的犯罪学研究

一、概述

二、综合型犯罪学研究

三、格卢克夫妇与萨瑟兰的争论

四、简要评价

第二节 发展犯罪学理论

一、概述

二、剑桥少年犯罪人发展研究

三、法林顿的发展犯罪学理论

四、沃尔夫冈等人的慢性犯罪人研究

五、索恩伯里的相互作用理论

六、洛伯和勒布朗的犯罪道路研究

七、莫菲特的二元分类理论

八、桑普森和劳布的随年龄变化理论

九、共识与问题

第三节 整合犯罪学理论

一、概述

二、威尔逊和赫恩斯坦的犯罪与人性理论

三、埃利奥特的整合理论

四、布雷思韦特的重整型羞辱理论

五、阿格纽的一般犯罪理论

六、威克斯特龙的情境行动理论

第四节 其他观点和研究

一、女权主义犯罪学

二、促和犯罪学

三、卡茨的犯罪诱惑理论

第五节 罪犯犯罪学

一、概述

二、研究工作

三、实践活动

四、政策建议

人名译名对照表




相关机构
中央政法委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公安部
司法部
中国法学会
国家法官学院
中国法学创新网
法学院校
北京大学法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吉林大学法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
新疆警察学院
清华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武汉大学法学院
上海政法学院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法学院
上海社科院法学所
新闻媒体
正义网
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