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犯罪学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研讨会于10月18—19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犯罪学学会主办,泉州市人民检察院承办。
开幕式由中国犯罪学学会会长、国家检察官学院院长黄河主持。中国犯罪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牧,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童建明,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洪祥,福建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霍敏,福建省泉州市委书记康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童建明首先对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表示,年会确定的“现代社会与犯罪治理”紧扣时代脉搏,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他指出,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对整个社会犯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提出了新挑战、新考验。犯罪的新形势新变化迫切需要我们更新观念,善于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探索犯罪治理的新举措、新方法,需要我们运用新思维、新理念研制惩治和预防犯罪的新对策、新机制。他相信中国犯罪学学会在新时代一定会有新的担当,利用学会优势,聚合各方资源,不断加强犯罪学学术研究,努力为现代社会的犯罪治理体系建设献计献策,为新时代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开幕式后,童建明以“检察工作创新发展”为主题,围绕“新时代检察理念的创新发展”“深化检察改革,完善法律监督体系”“落实好刑事诉讼法新修改的相关程序和制度”“新时代检察机关在治理犯罪中的职能作用”四个方面作了主旨报告。
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腾讯公司安全管理部总经理朱劲松以“企业实践视角下的网络犯罪新特征及其治理”为题作主旨演讲。
随后研讨会围绕“犯罪学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扫黑除恶专题研究”、“智慧社会背景下的犯罪治理”和“‘一带一路’与跨国犯罪治理”四个议题进行专题研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思想碰撞激烈,研讨加深了大家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在专题研讨环节,第一单位“犯罪学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由学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应培礼教授主持,来自台湾中正大学的杨士隆教授等4位发言人就这一专题进行发言,北京市社科院综治所所长袁振龙研究员和湖南大学王燕飞教授对4位发言人的发言内容进行了点评。
第二单元“扫黑除恶专题研究”由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政法委原常务副书记车承军主持,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郭泽强教授等4位发言人就这一专题进行了发言,学会副会长、上海社科院法学所魏昌东研究员,学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袁林教授对4位发言人的发言内容进行了点评。
第三单元“智慧社会背景下的犯罪治理”由学会副会长、新疆警察学院副院长张斌主持,来自上海政法学院的岳平教授等4位发言人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发言,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法学院徐岱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倪铁副教授对4位发言人的发言内容进行了点评。
第四单元“‘一带一路’与跨国犯罪治理”由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王志远教授主持,来自西南政法大学的胡江副教授等3位发言人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发言。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法学杂志白岫云编审,学会常务理事、宁波大学法学院赵微教授对3位发言人的发言内容进行了点评。

闭幕式由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张凌教授主持。学会会长、国家检察官学院院长黄河对大会进行了总结。黄河指出,本次年会既与时俱进、又成果丰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增设了影响力案件犯罪学的研讨单元;二是增加了颁奖和会旗交接的仪式;三是注重了优秀成果的二次转化。今年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第六期将开辟一个犯罪学的主题专栏,对本次年会获奖论文予以刊登。
黄河对学会每年的学术研讨会提出要求,一是学术研讨会的形式不能异化,要始终保有学术的初心;二是学术研讨会的内容要观照现实,不能搞闭门造车书斋式的研究;三是学术研讨会的成果要面向社会,要更加积极地将成果加以转化。
黄河指出,下一阶段,学会将每年定期征集和探讨具有犯罪学研究意义,社会影响力较大,公众关注度较高的案件数据和信息,并按照年度发布。此外,还将积极推动犯罪学专门期刊的筹办工作。
本次研讨会还特别增设了“2018年度影响力案件犯罪学研讨”环节,邀请了来自理论和实务领域的专家团队,围绕“滴滴快车杀人案”等法律热点问题,全方位、多角度进行互动式交流。

本次会议与会代表共提交151篇学术论文,其中74篇优秀论文入选了年会论文集。闭幕式还对此次研讨会征集的优秀论文以及获奖者进行了表彰。


本次研讨会承办单位代表、泉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高扬捷与下届承办单位代表、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黄河分别和中国犯罪学学会会长、国家检察官学院院长黄河进行了会旗交接。来自学界和实务界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会议。